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
乳房立體定位真空吸附切片

乳房攝影指引立體定位切片,多用於超音波較不易看到之病灶如顯微鈣化、結構扭曲,密度不對稱等,這些皆是立體定位粗針切片,真空吸附切片之適應症。

文◎林寬仁醫師(放射診斷科)


 乳房立體定位切片(Stereotactic Biopsy),是指使用乳房攝影機對乳房病灶進行切片。舉凡乳房攝影下可顯現之腫塊、鈣化、結構扭曲、密度不對稱,皆可使用乳房攝影機,對病灶切片。
 大部份腫塊及少數鈣化、結構扭曲、密度不對稱,可由乳房超音波發現,使用超音波指引切片,較快、較方便、無輻射線,成本較低,病人較舒服。故超音波可發現之病灶,使用超音波指引切片為首選。乳房攝影指引立體定位切片,多用於超音波較不易看到之病灶如顯微鈣化、結構扭曲,密度不對稱等,這些皆是立體定位粗針切片(core needle biopsy, CNB), 真空吸附切片(SVAB)之適應症。

立體定位切片有兩種型式

 乳房立體定位切片使用乳房攝影機,目前最常使用的型式有兩種。一種為歐美常用的俯臥式立體定位切片機(prone table),較適合乳房較大者,因切片時需下拉穿過切片床之孔洞,乳房太小時,不易下拉穿過切片床孔洞,對位處乳房後部病灶切片有困難。此型機器因病人俯臥切片,不易發生血管、神經反射,病人在切片時很少發生昏倒、嘔吐情況,故於歐美大行其道。其缺點為機器只能做切片,若病人數不夠多,機器閒置增加醫院成本。
 另一型為直立附加型切片機(add-on unit),此型平日可做乳房攝影,若有病人需要立體定位切片,只要換裝部份設備即可進行切片,節省醫院成本,減少機器閒置。此型最初之設計,病人採坐姿切片,病人切片時不能移動,脖子扭轉不動,經久易僵硬難忍造成移動,移動則易使切片取不到原先已定好位之病灶,使切片失敗。此型的另一缺點為易造成血管、神經反射,病人在切片時偶而會有嘔吐、昏倒之情況,使切片被迫中斷或甚至無法繼續進行,而導致失敗。

本院是台灣立體定位乳房切片開山始祖

 本院自2001年即開始進行立體定位乳房切片,使用直立附加型切片機,為台灣使用此型機器之開山始祖,經驗豐富。2005年下半年更使用全數位攝影機進行切片,減少輻射劑量,病人切片姿勢由原先之坐姿改為側臥切片,病人更舒服的躺著。使用此型機器後,尚未有一例發生血管、神經反射,造福病人全靠科技所賜。直立附加型切片機使用側臥切片床,已使俯臥切片床之優點盡失。

立體定位粗針切片怎麼做?

 立體定位粗針切片(CNB),取樣樣本愈足夠,結果愈準。傳統使用14號粗針,對不同病灶,取樣數會有不同,細小如顯微鈣化,取樣數通常大於10針,結果較不易有錯誤。立體定位切片處理的病灶以顯微鈣化為主,主因超音波很難發現這些顯微鈣化而進一步處理。數顆微小鈣化聚集在一起,我們叫它叢聚顯微鈣化(cluster of microcalcifications),叢聚顯微鈣化是乳癌表現的機會至少10~20%,是良性表現的機會仍佔多數。
 過去處理此類鈣化,因其有機會為惡性之表現,以傳統手術切除,破壞性大,術後結疤,會影響乳房攝影判讀,社會成本過高等缺點,因而後來慢慢發展出來,使用乳房攝影立體定位,找出鈣化點位置,再用粗針切片取樣,取到足夠量具代表性之病灶標本,若病理結果為良性則定期追蹤,省去手術切片,節省成本;病理結果為惡性時,利於術前規劃,如是否行前哨淋巴攝影,乳房能否保留或需行全乳切除等。
此種以針切片證實大多數叢聚顯微鈣化70~80%為良性,而省去高成本的外科手術的做法,實拜現今醫學的進步──刀愈開愈小,或甚至不需開刀就可處理或治癒。

經驗的累積,切片成功率愈高

 自2001年開始至2006年11月本院使用立體定位粗針切片(14號針)處理248例鈣化病灶,有154例採坐姿,有94例採側臥切片。有3例切完片回家有出血現象,出現比率為0.8%,坐姿切片產生血管神經反射有6位(3.9%),側臥切片則無一例血管神經反射發生(0%)。無法取到鈣化有13例(5.2%),其中10例發生於2001-2004年(9%),3例發生於2005-2006年(2.2%),切片惡性比率7.3%(18位)。此統計顯示14號粗針切片,取到鈣化的機率很高,坐姿切片較易發生血管神經反射,出血的併發症發生率極低,隨著經驗的累積,切片成功的機率愈高。

鈣化面積大良性多,鈣化面積小建議開刀

 雖說14號粗針切片對處理鈣化成績不錯,然而我們選擇病人方面,主以鈣化面積較大者,其結果為良性機會較高,若用粗針切片證實其為良性,則可不用開刀。對叢聚顯微鈣化面積很小者(如小於1公分),仍推薦開刀,主因其較有機會為惡性,若只取樣到少許鈣化,證實為良性,會怕有偽陰性之可能,最後仍得去開刀,粗針切片變得多此一舉。若有機器可取到更多樣本或甚至將鈣化團全部取光,如此偽陰性的機會將會非常低。這就是立體定位真空吸附切片(VAB)會誕生的原因。

真空吸附切片減少血塊對影像的遮蔽

 立體定位真空吸附切片,使用更粗的針管切片,從早期的14號針,演變至今日使用11號、10號、8號針,取樣愈來愈大、速度也愈來愈快。針更粗是真空吸附切片的特點,它的另一特點是使用真空吸附,這點有什麼特別之處呢?真空吸附可將切片產生的出血吸走,減少血塊對影像的遮蔽效應。當切完一針後,其位之組織被切空,下一針之切片有可能切不到組織,此情況常見於粗針切片,而易有取樣不良、偽陰性之結果。真空吸附除將血塊吸走外,它亦可將臨近切片糟之組織吸入切片糟,故可得充足之組織,而切片時,因有吸附作用,組織被緊吸在切片槽內,前進外切片針時,組織被緊緊吸住,而不會被推移,所以取樣充足可預期。吸力愈強,愈遠的組織也可被切除化驗,偽陰性的機會會更低,這些全歸功於真空吸附的作用。

全世界已有百萬例做此切片

 真空吸附切片針,在台灣最早核可使用的廠牌為麥瑪通(Mammatome),歷史最悠久,在全世界已有百萬例以上的病例做過此切片。其針到定位,不用拔出即可連續取樣,針孔小於5釐米(mm),不需縫合,可將病灶大部份或全部移除,使偽陰性的機會大大降低。若病理結果為良性,可免除開刀,其最新發展出來的8號針,更可能將大如2公分的良性腫瘤整個移除,為愛漂亮想免除刀疤的女性造福,這些都是此針的優點。此針的缺點是機體較龐大佔空間,針管耗材較貴,立體定位切片對病人條件的選擇較高,乳房厚度較小,病灶太接近底部或表淺位置者有可能不能使用此切片針。

多數病人對此切片持肯定態度

台灣第二種核可上市的真空吸附切片針為Vacora,體積小如粗針切片使用的自動彈簧切片鎗,可手提隨身攜帶,而無多餘之管線,體積幾不佔空間,不用時可放置充電,目前使用10號針,取樣充足。應用於立體定位切片,對病人的選擇性較小,不能使用此針切片者會比麥瑪通更少,為此針的優點。其缺點為不能連續取樣,取樣時間可能會比麥瑪通較長,不過此缺點並不嚴重。真空吸附切片較以前14號粗針切片速度更快,很少需要切片15針以上,即可將病灶大部份移除,真正切片時間大部份少於30分鐘,花在消毒、打麻醉、傷口處理、止血反而佔了不少時間。病人的不舒服來自側臥時間略長,手部擺放較酸,切片打麻醉會痛,切片時大部份病人無痛覺,切片針孔約3-4mm,大部份病人對做完此切片後,皆持高度肯定之態度。

本院真空吸附切片完成率99%

 在過去六個月,本院使用真空吸附切片針-Vacora,對101個擁有叢聚鈣化病灶的病人進行切片,一位病人因其鈣化位置過於接近切片底部及其乳房厚度過薄,無法進行切片,其他100個病人皆可接受及完成切片。切片完成率99%(100/101),成功取到鈣化比率100%(100/100)。病人全部採側臥切片,沒有一位病人發生血管神經反射併發症(0%)。有三位病人切片完後因流血需更換紗布,但沒有任一位需要外科手術進行止血,切片出血併發症發生機率為3%(3/100)與本院14號粗針切片出血機率0.8%(3/248),兩者相較並無統計學顯著差異。使用真空吸附切片取樣充足,然而其出血併發症並沒有顯著增加,所以是一種安全的檢查。100位接受真空吸附切片的病人,80位結果為良性,可進行追蹤而無需手術,因為真空吸附切片,80%的病人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術。20%切片結果為乳癌(13%)及高危險病灶(7%)需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。切片結果為乳癌的病人,進一步接受外科手術,其病理結果與真空吸附切片結果100%吻合,證實其取樣充足,降低了偽陰性的機會。

適合觸摸不到可疑的叢聚顯微鈣化

乳房立體定位切片,特別適合對觸摸不到,有可疑的叢聚顯微鈣化進行切片化驗。其取樣充足,結果準確度極高,可免除大部份不必要的手術,對需要開刀的病灶,使手術規劃更加完善。其切片速度較快,病人受苦時間減短,併發症如出血,並沒有有意義的升高。是很值得在此提倡的處理方式。(編按:本文標題及文內分題由編者所加)

1 則留言:

  1. 您好~
    請問做立體定位真空輔助乳房切片,一定要置放固定夾在裡面嗎? 為何我的主治醫師並未事先告知我並徵詢我的意見,即做此安排呢?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