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
走出乳房切除的陰影

身心科醫師談乳房切除的心理復健

身心科王金龍醫師、吳佳璇醫師、賴虹均醫師


整理 / 改寫:鄭春鴻 (文教暨公共事務部主任)

賴虹均醫師(身心科):今天我們來探討關於乳房切除後的心理復健問題,我們邀請身心科的王金龍醫師、吳佳璇醫師來跟我們一起思考。

失去乳房的焦慮

 乳房對於一個女性來說,有很多象徵上的意義,包括它是女性的第二性徵,還有在哺育下一代也扮演重要的功能。一個女性因為疾病必須把乳房切除,一定會有失落的感覺,甚至會有很多的焦慮。乳癌病人的身心問題更加複雜,包括乳房切除以後,會不會再復發?後續如何治療,病人都會非常焦慮。針對這樣的焦慮請問兩位醫師,並且告訴病人身心科可以怎樣幫助她們減輕焦慮的情緒。


幫助病人恢復清醒的思考能力

王金龍醫師(身心科):一個人被告知得了乳癌,她在非常焦慮緊張的時候,醫生跟她講的話,很容易就「有聽沒有懂」,有的病人最初被告知癌症的時候,甚至突然就休克了,所謂休克是只根本聽不進去別人講的話,家人跟醫護人員都要了解這一點,然後好好讓病人恢復清醒的思考能力,然後幫助她一樣一樣地去考慮,去問清楚。需要的話,也可以輔導病人把應該思考的問題一項一項地列出來。有時候,病人在這個階段變得非常焦慮、睡不著、吃不下,甚至哭泣,都是一些需要去處裡的。看問題的性質,病人有時候就需要社工師、心理師或是身心科醫師來幫忙來如何去面對焦慮的情緒。至於乳房開刀後,對女性病人情緒的反應如何,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徵,當面臨要切除,這個是一個身體形象的重大改變,情緒的困擾和如何去調適是非常重要的。

關心病人,大家一起來!

吳佳璇醫師(身心科):病人剛被告知癌症時,有些人真的是休克了,這是情緒上的休克。這時醫生說什麼,她都說「好好好」,她會照著做,但是到了開完刀之後,她才突然發現,原來醫師當時跟她說事情,都來不及去想。王醫師提醒旁邊的人要關心她,幫他一起蒐集資訊,那看診的時候大家群策群力,這是非常實際的叮囑。大家先討論我們想要了解什麼問題,癌症病人生病,這時候不只她跟醫生要有team work,也要全家人一起也要有team work。我們常常把重點重心擺在病人身上,其實全人的照顧就是全家都要穩下來,不然就像大家坐在一艘船上,有人很緊張,划不同方向,或是有人站起來是會翻船的。早一點動員您的人際資源網絡,關心病人,大家一起來。

乳房切除後的憂鬱向誰求助?

賴虹均醫師:乳癌的病人在乳房切除的前後,面對的治療,包括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,都有可能會經歷到一些情緒的問題,像是比較焦慮,有一些恐懼的情緒、比較憂鬱,心情低落、食慾不好,或者覺得睡不著,了無生趣,整個人體力不好提不起勁來,如果有這樣反應,反應到什麼程度?什麼時候應該求助身心科醫師,我們聽聽王醫師的意見。

手術後失眠一週以上就應該求援

王金龍醫師:焦慮的情緒一出現,如果影響到睡眠、連續好幾天、一個禮拜以上,就應該要慮求助。如果吃不下,或者常常會哭泣,日常生活起居本來可以自己處理的事情都會忘掉,短期沒有關係,但如果超過一、兩個禮拜那就是要請醫師來幫忙。醫師會開一些鎮靜劑、安眠藥來幫忙讓病人睡得比較好;有的必須進一步要去了解心理層面的問題。了解他自己對癌症的治療的看法;開刀後的感覺怎樣?剛剛提到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徵,那麼開完刀以後,她對自己形象的改變有何想法?有的病人會覺得「這樣子就不是一個女人了。」或「再也對男人沒有吸引力了」,「我的配偶、我的男朋友就不喜歡我了」等等,身心科醫師會幫忙您進一步去了解自己,並且去面對它。

配偶和男朋友的鼓勵很重要

 剛吳醫師提到,癌症的照顧是全家人的問題,乳癌病人的照顧更重要的是配偶或者是男朋友的支持,他們要能夠一開始全程的參與照顧過程,能夠了解這個治療的經過,治療可能出現的問題副作用,家人都清楚,這樣就能夠真正從心理層面去支持這個病人,而病人的情緒也會有一個依靠、覺得自己被了解,配偶能夠給予適當的了解支持,讓病人知道乳房的切除雖是一個創傷,可是重要的是命還在。配偶讓病人感受他還是愛她的,這個要表現要非常清楚。 
 如果情緒的變化太大,可以找心理師、社工師或者是醫師來幫忙,進一步去了解病人心理層面的變化,有的人就自己一個人沉默幾天,自己去思考;有的人會找人談話;有的人會看書;有的人會去聽音樂,每個人的處理辦法不同,可是您就要找出哪一個對您是有效的辦法。如果情緒會變得很糟,連續好幾個禮拜睡不著,變成非常的憂鬱,如果有這些現象要去注意,來找我們身心科醫師幫忙,我們確實可以提供有效的幫忙,那麼會讓人能夠很快的就恢復,去順利地度過治療過程。

「我可以有性生活嗎?」

吳佳璇醫師:台灣的病人很可愛、很淳樸,他們有的時候會自己想「我問這個問題是不是太沒有水準?會不會耽誤醫師寶貴的時間?是不是只有我這麼笨的人才會問這種問題?」等等。一位已經乳房切除的太太,她已經恢復得不錯了,她陸續問我:「我可以有性生活嗎?」「我可以去游泳嗎?」「我可以做什麼事情?」有時也會自我設限說:「我不可以去游泳」、「我不可以去公共場所看電影」、「我不可以去做什麼事情,因為我抵抗力不好…」我問她「誰告訴您的呢?」「醫生有這麼交待嗎?」她說:「這種問題問醫生會不會很不好意思啊?」或是說「醫生會不會嫌我煩啊?」病人很可愛、很替醫生著想、很替醫護人員著想,但很可憐他都不敢問。和信醫院的醫師都會鼓勵病人儘量問,不知兩位身心科同事,您們還有什麼方法去鼓勵病人討論生活細節?

每天告訴自己:「我還是我」

王金龍醫師:在治療的過程當中,我會鼓勵病人每天都會讓自己看到自己,覺得我還是我,在這個日常生活上,我會跟病人討論衣著方面如何搭配?怎麼樣化妝?做化療掉頭髮怎麼樣去用假髮,有的人會包圍巾,怎麼樣去用這些利用外物,讓自己還是好看,讓自己還是滿意自己的形象,您自己有信心的時候,您旁邊的人也會更有信心,更能夠去支持您。
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,就是去找到得過這個病的人,告訴她這條路是怎麼走過來的?當病人從病友口中知道,同病之人怎麼走過來的,就會帶來很大的信心。比如開完刀以後要做復健,那麼復健的過程是怎麼做的?日常生活怎麼恢復的?病友都可以過來人給「學弟妹」很好的建議。
吳佳璇醫師:社工是我們很好的工作伙伴,我們組織了很多病友的支持團體,乳癌病人的病友團體是紫羅蘭她們有很多很熱心、已經康復的病友會跟大家來幫助剛剛生病的朋友,一起度過各種困難。

述說憂慮可減輕心理壓力

賴虹均醫師:王醫師和吳醫師都指出,罹患及照顧癌症病人經常不只是病人自己的事情,它跟這個全家人,跟您親密的另外一半,都應該一起來面對這樣的事情。當您發現自己在情緒上的調適已經跟平常很不一樣的時候,我想我們更鼓勵您可以開誠佈公的跟醫師討論、跟您的另外一半討論,在這些問題上面,即使您有一些不敢發問的問題,也可以寫下來,在回診的時候,您可以拿出來一一跟醫師溝通,您心理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